標本館中總是會有一些藥品產生的揮發物質,長期吸入絕對是有問題的 |
相信很多人就算還沒進入生態、演化、生物多樣性或廣義的環境科學這些領域之前,也應該聽過居禮夫人的故事。居禮夫人在1934年因為接觸過量的放射性物質而在66歲就去逝。但是當你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會覺得科學家很辛苦?或會覺得這是一個職災?
其實我們偶爾就會聽到一些同行老師、學生與朋友在專業工作上遇到意外而造成的遺憾。很多人可能會立刻想到的就是山難、溺水、蜂遮、雷擊、寄生蟲咬傷(如恙蟲)、傳染病(如瘧疾、屈公病、登革熱等)、嚴重感染與外傷(如蜂窩性組織炎)、土石流、山崩、還有交通事故。但是除了這些以外還有一些可大可小的意外是我們在田野調查與室內研究工作中會遇上,而且可以避免的。我舉幾個例子來說:
- 放射性物質:很多年前,中部某國立大學曾經爆發研究生之間的糾紛,被告以同位素來毒害同一個研究室同學的情事。雖然不是說要恐嚇大家,但是實驗室的安全守則一定要遵守。尤其是操作放射性物質者一定要謹遵所有的教育訓練訓示,不可以偷懶少掉任何一個步驟。
- 有毒揮發溶劑或其它物質:這在很多學校和機構都會出現。出現在那?大樓的樓層之間有一些奇奇怪怪的管線,有時候連系辦都搞不清楚是怎麼設計的。但是你就是會在走廊或某個地方聞到揮發溶劑的惡臭,而且整個散不掉。其實最毒的地方是標本館,無論是植物或動物標本館。有很多舊時的標本還會"塗毒"(例如台大植物標本館、中研院植物標本館、林試所植物標本館、農試所昆蟲標本館之類的)都會有塗毒標本。除了標本塗毒以外,整個標本典藏空間都有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防蟲藥丸,尤其是對氯二苯這類的東西不旦對蠶豆症者有害,也有可能致癌。有些長期在通風不良的標本館工作的人就被認為是高風險群。然而現在比較進步的標本典藏使用費洛蒙誘餌除蟲,也使用低溫冷凍來處理標本,所以用藥量基本上是大減的,但是長時間待在標本館還是非常不好的。
- 跌倒:跌倒有什麼好說的?有。說真的很多研究室的書架都很高,櫃子一堆,但卻沒有合格的梯子。有些人會因為貪圖方便而使用有輪子的椅子就將就一下。一個人在實驗室搬高處的東西然後摔倒沒人知道是超慘的事。我的前老闆就是因為這樣在實驗室把手臂摔斷,流了一地的血,骨頭整個跑出來。還好有同學經過要不然他當時就掛了。
- 不明生物的刺傷:雖然台灣不是一個生物多樣性太高的地方,我認為很多人低估在野外會遇到有毒生物的機會。更糟的是你根本不知道會被什麼刺到咬到或嚴重過敏與感染。尤其是在海邊潮間帶這類的地方,有些人就是不信邪會光腳下去亂踩。如果遇到芋螺的話會如何?另外海洋弧菌的感染也十分可怕,這是不能掉以輕心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